俄罗斯卢布暴跌:乌克兰危机与金融制裁下的汇率危机
88
11-30
美国农业产出虽佳,然而农民收益却大幅下降。多余的农产品更是被大量出口至世界各地。这其中蕴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。不妨一同探个究竟。
美国农业生产高效率背后
美国农业的效率得到了提升,化肥、农药、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。比如,杂交技术在60年代引发了变革,而80年代的转基因技术突破更是起到了推动作用。这导致了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。美国拥有大量的耕地,大农场利用这些技术实现了大规模生产。然而,在这种高效率的背后,却潜藏着诸多风险,使得农民逐渐陷入困境。大规模生产带来了过剩的问题,这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问题。
于是,又出现了一个现象,尽管效率很高,规模也很大,但农民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收入。在国内,尽管农产品产量增加了,但农民并没有因此变得富裕,反而收入大幅减少。以1947年至2009年为例,美国农民在食品美元中的比例从大约45%下降到20%,而202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一比例仅为16%。
美国农民收入锐减真相
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国食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。在这种食品美元模式下,各方参与者分取利润,农民的份额却在持续减少。此外,食品公司间的合并活动频繁,比如2015年卡夫和亨氏合并,成为全球第五大食品饮料企业。这样的合并使得大公司掌握了产业链的主导权,而美国的小农场主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。尽管许多小农场主拥有1400亩土地,但种植水果蔬菜需要大量的人工,收入减少使得他们无力继续种植,进而导致产量下滑和价格上升。
美国农民收入下降,使得国内众多小农户感到愈发沮丧,他们丧失了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,更别提增加生产规模了。如此一来,整个农民群体正面临生存困境,逐步失去了对生产的掌控力,也在产业中逐渐失去了主导权。
国内过剩的应对策略
国内产品积压,美国着手寻求国内消费者增加消费量。他们希望国人多购买玉米和大豆。尽管本土消费能力有限,但资本的盈利欲望却是无止境的。即便如此,农场主们仍承受着巨大压力,粮食过剩问题依然棘手。农民的收入减少,种植意愿受到打击,即便动用部分国内库存,也无法彻底解决过剩的根本问题。
这种国内的消费方式存在不健康之处。以玉米和大豆为例,过多消耗这些作物,最终转化为美国人身体里的脂肪,并非健康的消费方式。从根本上讲,若不解决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结构问题,国内消费问题将只是治标不治本。
美国农产品全球倾销
资本追求利润,而国内市场无法吸收过剩的农产品。因此,只能选择向全球市场销售。农产品出口成为唯一的解决方案。然而,企业自身实力有限,这时美国政府,作为美国农粮复合体的核心,介入其中。政府的加入使得倾销活动变得更加顺畅。
众多粮食企业以低价农产品涌入国际市场。阿根廷在孟山都种子公司的强力推销下,被迫采纳其种子。众多国家在低价粮食的冲击下败下阵来,转而种植经济作物,放弃自产粮食。邦吉和嘉吉等公司则在巴西、阿根廷等地布局大豆产业,将大豆出口至其他国家。
对别国农业的冲击
一些国家因美国低价农产品涌入而受到冲击,农业体系受损严重。特别是那些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民,他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,难以应对。有些国家原本拥有独立的农业体系,但受到低价冲击后,不得不转向种植经济作物,如橡胶和茶叶。这些作物对劳动力需求量大,对美企来说难以进入,却恰好适合这些国家。
这些国家的粮食自给自足能力减弱,粮食安全形势堪忧。若国际局势变动或美国供应出现故障,其国内粮食供应将陷入困境。届时,美国可能完全掌控农产品价格的主导权。
美国农业潜力未完全释放
美国农业潜力巨大。为调节产量,四分之一耕地被轮作休耕,管理方式较为宽松。若他国需求上升,美国可提升产量,继续扩大出口。这种产量管理源于美国在全球市场销售农产品的信心。只要保持市场份额,美国便能灵活调整生产。这种潜在威胁长期影响着全球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。
观察至此,你认为其他国家该如何应对美国农业综合体带来的后果?不妨留言交流,点赞支持!